欢迎访问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直报系统

展会信息

2017中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在上海召开 破解“后补”困惑 迎接机遇和挑战

发布时间:2017-04-24 10:30:02  浏览:1715


   信息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由汽车E时代网、速度汽车、《名车展台》电视栏目主办,清华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国内五所在汽车专业首屈一指的大学共同协办的“2017中国(上海)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4月18日下午在同济大学(上海嘉定校区)举行。这也是享有亚洲第一车展之美誉的2017第十七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拉开帷幕前汽车界的一次重要会议。

出席本次分会的领导和嘉宾有:国家信息中心处长李伟利、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陈全世,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邓亚东,以及东风汽车、广汽本田、广汽三菱、江淮汽车、一汽丰田、昌河汽车等企业的负责人近200人。

本次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新能源汽车“后补贴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有关资料表明,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汽车产业仍得到快速的发展。2016年汽车的产销量均超过280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4%左右,产销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目前全国的汽车保有量近2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2016年产销量分别达到了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0%以上。

速度汽车杂志社社长樊先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车持续快速发展,一方面是过去对每辆车实行补贴的政策引发较为严重的“骗补”问题,国家自去年下半年开始,酝酿出台、推行新能源汽车新的“补贴”政策。在年底公布的财政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颁布的《关于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从今年开始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补贴标准,其中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20%,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等内容尤其受到行业和市场的热议.

经过此次调整,中国将全面提高新能源汽车产品技术要求,从整车能耗、续驶里程、电池性能、安全要求等方面提高财政补贴准入门槛;建立以提高动力电池技术水平为核心、以电池容量大小为主要测算依据的新能源客车补贴体系;细化新能源货车和专用车补贴方案,补贴标准按电池电量分档累退;设置中央和地方补贴上限,引导企业不断提高产业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

等待新政策出台,并要适合新政策,这不能不说是引发新能源汽车“阵痛”的关键因素之一。2017年1-3月,新能源汽车产销258317辆和55929辆,同比下降7.7%和4.7%。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47988辆和44333辆,同比增长2.9%和4.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10329辆和11596辆,同比下降37.5%和28.4%。在这“一惊一乍”、波澜起伏中,潜伏着怎样的玄机?国家“补贴”政策的变化,究竟对市场影响有多大?这种影响将持续多长时间?企业如何才能更快地适应新、旧政策的变化?怎样围绕新的补贴政策来组织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究竟如何才能保证持续健康发展等等,成为全行业关注的焦点,也是本次分会重点探讨的一大课题。

新能源汽车的“后补贴时代”轻重几何?汽车企业将何去何从?在本次论坛上,与会领导、专家及相关企业代表唇枪舌剑,各抒己见,献计献策,碰出智慧的火花。

崔东树秘书长说,关于新能源汽车的前、后“补贴”,并不是截然分开的,更不是互相矛盾的,而是针对市场存在的问题,国家有的放矢断然采取的办法和措施。前、后“补贴”应当是一种延续、深化和完善,有关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尽快适应,以求快速健康发展。

陈全世强调,中国的新能源汽车要做到快速发展,要达到和超过世界领先水平,其关键还是要创新和创造,要不含丝毫水份地提高质量,只有在提质的基础上增速,才有希望。如果我们一些企业仍像过去那样“骗补”,那不但坑了国家,也坑了市场,坑了用户,最终是坑了自己,砸了自己的饭碗,那绝对是一条没有希望的死路。

邓亚东指出,对于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国家补贴是一定的、持续的、长久的,问题是怎样“补”?要有一个健全、合理而又有效的“补贴”机制和办法,“补”得有理、有利、有成效,真正发挥正能量的作用。

江淮汽车、广汽本田、广汽三菱等企业的代表也纷纷指出,当前在执行新“补贴”政策中,可能会有这样那样的不习惯和问题,但作为汽车企业执行和落实是“第一号”命令,必须坚定不移、坚信不疑。我们也在时刻关注市场,关注企业,关注产品。要不失时机地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将中国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会议开得热烈而又实际,专家和企业代表均敞开胸怀,建言献策。

陈全世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在国家实施新“补贴”政策之后,这是一次长见识、开眼界、鼓干劲、明方向的会议,对于促进中国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健康发展极为重要、影响深远。

首 页 | 联合会工作 | 行业资讯 | 科技创新 | 政策法规 | 企业动态 | 教育培训 | 产品信息 | 行业统计 | 咨询服务 | 展会信息 | 机械通讯 | 通知公告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 邮箱:ahjxhy2020@163.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皖ICP备19020370号-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636号(东陈岗建行3楼); 邮编:230041

联系电话:0551-62679142  62673353  技术支持:一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