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网站!

设为首页 | 加为收藏

直报系统

全面推广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引领企业打造互联网时代新型能力

发布时间:2016-01-14 15:29:23  浏览:1826





(信息来源:中国电子报 )当前,互联网正以燎原之势,向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互联网与制造业的加速融合势在必行、势不可挡,必将给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服务方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并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立足制造业发展新需求,顺应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新趋势,2015年11月25日工信部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3年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要求、行动路线和保障措施,是社会各界力量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南。“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新型生产模式培育行动、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行动、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培育行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行动、信息技术产业支撑能力提升行动”七大行动,其中,继续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作为首要行动,既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的延续和延伸,也进一步明确了这一全面引领我国企业打造互联网时代新型能力、加速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的统领性方法和抓手。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

工信部成立以来,一直把推动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立部之本,作为全系统的共同责任。2013年下半年,工信部印发了《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8年)》(工信部信〔2013〕317号),提出了“‘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建设与推广行动”。工信部组织相关单位,总结提炼几十年来我国广大企业信息化和现代管理创新等的实践经验、规律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融入互联网时代管理规律和管理模式的系统推进两化融合的管理体系,可有效引导和帮助企业以融合创新的理念方式推进两化融合,普及先进管理经验,指导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业务转型、组织变革、新型能力培育,推动企业普遍创新,加速实现产业整体升级。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可帮助企业依据与其战略匹配的可持续竞争优势获取的需求,规定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企业按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能力,要推动实现战略循环、要素循环和管理循环:

一是要通过“战略-可持续竞争优势-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有效循环与闭环联动确保战略目标实现。从全局战略出发,识别可持续竞争优势,开展互联网环境下新型能力顶层设计,将企业信息网络环境下新型能力的需求作为两化融合工作的依据和来源;对于通过两化融合所形成的新型能力,有效评价其对于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和发展战略的符合性和匹配性,确保通过两化融合推动战略目标的有效实现。

二是通过“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优化切实打造和提升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将企业拟打造的新型能力分解为对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和数据开发利用的具体需求,并从业务流程、组织结构、技术、数据全要素的角度将这些需求细化落实到企业所有相关的职能和层次,从而将战略要求传递到执行层,实现战略要求的有效落地。

三是通过系统的两化融合管理制度为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识别和打造过程提供保障。企业要从管理职责、基础保障、实施过程、评测与改进等四个方面建立和实施两化融合管理制度,确保识别和打造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目标、“数据、技术、业务流程、组织结构”四要素同步创新的具体需求等在两化融合实施过程中有效实现,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的持续改进。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的应用价值

2014年1月,工信部发布了《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目前,全国已有2000余家企业开展了贯标工作,300余家企业进入评定阶段,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快速提升。“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和标准建设推广行动”的行动目标中明确提出,至2018年将推动全国10000余家企业开展贯标,1500余家企业通过评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正在成为各级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第三方服务机构等相关主体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一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工信部和地方政府全面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工信部和各级政府已经形成了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统领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模式。以互联网时代新型能力体系建设为关键着眼点,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为抓手,统领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工作,通过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速企业、产业和区域实力整体提升,快速形成市场核心竞争优势,有效突破工业由大变强的瓶颈。

二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行业组织创新服务的重要工作载体。两化融合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行业企业,电力、石化、机械、纺织等行业可基于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通用要求和方法论,按照行业需求和特色研制行业实施指南,推动行业内企业贯标达标,整合行业资源总结提炼成果和经验,研究形成行业共性解决方案,成为指导和推动各行业企业互联网与制造融合水平整体提升的有效途径。

三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助力企业打造和提升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企业综合效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为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提供了实现方法和可行路径,是指导战略转型、服务用户、组织变革的参考框架和发展蓝图,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方法和重要途径。企业通过建立和实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全面、系统、规范地根据自身发展需求,逐步提升数据开发利用能力,不断加速技术、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互动创新和持续改进,提高企业的开放性和动态性,以适应互联网时代日益分散化、个性化和强调用户参与的生产经营变革,构建互联网时代核心竞争能力,真正发掘互联网红利,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创新模式,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人均利润率,实现经济效益的快速健康持续增长,加速实现升级和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增长创造新的动力。

四是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推广能够推动培育互联网时代第三方服务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一方面引导企业在应用高新技术实现转型发展方面由被动变为主动,同时也对第三方服务的理念、内容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围绕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需求,逐步引领和推动传统的第三方服务机构主动打破传统专业领域和服务边界,提供集成一体化服务,在信息网络条件下实现咨询、管理、工业技术、信息技术等各第三方服务资源的整合,全面提升第三方服务能力和成效,加速服务产业交叉融合和发展壮大。

两化融合

管理体系的推广机制

近年来,工信部坚持为了企业、依靠企业、服务企业的理念,组织发动社会力量,通过研制标准、搭建平台、宣传培训、政策引导、试点示范,形成了以贯标促转型、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和共识。以贯标评定工作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和激发贯标企业、咨询机构、行业组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步形成了以市场服务为纽带、以价值链共创为基础的市场化运行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了工作组织体系。成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与联合工作组,工信部部长苗圩担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作为联合工作组秘书处单位,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联合相关单位发起组建了中国两化融合服务联盟,以产业联盟为纽带发动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共同夯实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以实践提升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并组织开展标准研制与国际交流、评估诊断、宣贯培训、贯标评定等工作。

二是开展了系列标准研制。研制形成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系列基础标准,包括《要求》、《基础和术语》、《实施指南》、《审核指南》。这套管理体系是对信息时代企业管理规律的有益探索和创新,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大范围应用推广,且正向国际输出的管理体系类标准。未来还将结合广大企业和咨询服务机构的实践需求,研制一系列附加指导和细分领域标准,以及配套的方法库、工具集和共性解决方案等。

三是建立了市场化服务体系。贯标咨询服务方面,培育了百余家贯标咨询服务机构,对贯标咨询服务进行信息公开和监督管理,促进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化服务机制。评定服务方面,研制出台了评定管理办法,遴选了一批评定机构和评定人员,推动将评定结果作为政策支持、供应商选择、融资授信等的重要依据。培训服务方面,初步建立了培训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了培训教材,面向政府、企业、咨询评定机构等分批分类开展专题培训。

四是搭建了互联网服务平台。依托工信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建设并运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工作平台,包括贯标跟踪系统、评定管理平台、贯标咨询服务信息公开平台、评估系统、博客和论坛、微信公众号等,面向评估诊断、评定、咨询、培训等相关单位提供规范流程、知识、方法和工具,确保针对政府、协会、企业、咨询机构、评定机构等各类主体信息可发布、流程可贯通,业务可集成、知识可共享。

五是建立了标准应用数据采集渠道。一是依托中国两化融合服务平台组织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形成了两化融合周期性数据采集机制,为系列标准研制提供产业基础数据,数据采集覆盖了全国不同行业不同规模54000余家企业。二是搭建了贯标跟踪、评定管理以及咨询服务信息公开等系统,对标准应用过程数据和资料进行实时跟踪、采集、积累、分析和挖掘,促进标准不断完善。

未来几年,融合、创新、变革仍然是产业发展的主旋律,按照“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部署,我们将继续做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建设和推广工作,全面推进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并将其作为传统制造业互联网化转型的基本方法和有效路径,加快培育互联网环境下的企业新型能力,培育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我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
首 页 | 联合会工作 | 行业资讯 | 科技创新 | 政策法规 | 企业动态 | 教育培训 | 产品信息 | 行业统计 | 咨询服务 | 展会信息 | 机械通讯 | 通知公告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安徽省机械行业联合会 邮箱:ahjxhy2020@163.com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皖ICP备19020370号-1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徽州大道636号(东陈岗建行3楼); 邮编:230041

联系电话:0551-62679142  62673353  技术支持:一浪网络